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练习3

作者 田野调查方法 来源 黄世杰 浏览 发布时间 09/11/25

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

黄世杰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广西南宁,530006)

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练习3观察,记录,描述,访问:交谈前学会提问
目前我们所探讨的观察、记录、描述都受到你的感受的局限,你没有询问被观察者自己的看法。从本练习开始你要学习如何做访问,了解他人所做的事情。

讨论
不做不知道,把访问引入到练习中来会增加你的工作的复杂性:
1.你与被观察者的交互关系变得更明显,更重要。
2.你将首次面临被观察者对于事务的观点,也许这些观点跟你自己的差异很大。
须指出,(1)关于访问者与受访者交互关系的性质可以分成几个副主题:

非语言信息

在交流过程中,人们可以从常见的身体姿势获得信息。这些姿势可以是幅度大、明显的(例如生气时挥拳),可以是幅度小,无意识的(如眨眼睛)。交互作用时,人们时常读出这种非语言层次上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补充,丰富,甚或否认当时的语言信息交换。

图示情景与信息都有意义。语言信息往往信息多,情景少;非语言信息往往情景多,信息少。但是两者结合起来作为整体,其意义大于简单地把各自的意义相加,构成交互作用的整体意义。

来自同一文化的人们交互作用时,由于他们对身体姿势的理解相同,非语言信息能促进交流。如果人们来自不同文化,身体姿势对交互作用有什么影响呢?他们对非语言信息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同一个姿势也可能代表不同的意义,因此一方可能以为对方的身体姿势表达的是另一种情景,从而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即所理解的并非对方的本意。这种情况在讲“同一种”语言的人中也有发生。

爱德华· 霍尔(1974年)与他的同事发现了发生在美国社会不同群体的这样几个例子。他们发现美国的中产阶级(包括白人和黑人)通过直接目光交流来显示他们在“聆听”。城市中下层社会的黑人则认为直视对方眼睛是敌意的表现,因此常常不注视说话人。别人开始说话时,他们依然忙着手头上的活儿。当来自这两个不同群体的人们试图沟通时,中产阶级人士可能感到不快,因为对方“没有在听”;而城市中下层社会的黑人也可能感到不快,因为他感到“敌意的目光”,对方非要盯着他的眼睛看。

因此,文化差异越大,产生误解的可能性就越大——即使在同一种语言之内也是这样。
请记住这一点。要从文化差异方面评估你的访问。你的第一次访问最好在与你同民族、年龄、受教育程度相近的人群中进行。这样的访问比较容易开展,你也就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本练习的重点。

语言信息

人们通常认为访问单纯由语言信息构成:你与受访者交换问题和答案。确实,访问的语言信息量大,情景交换少。因而语言信息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但是如你所知,信息不可能与情景分离。这一点你在访问中将切实体会到。

以下是关于访问的几点建议:
1.访问步骤应标准化,使得每个访问的程序一致。
2.访问后评估整个交互过程。看你是否无意中把资料提供者引至一个设定的回答。要在实践中学习这种评估技巧,尽量避免重复犯相同的错误。
3.所有的研究工作应合乎道德,不要伤害你的研究对象,如实回答人们关于你的工作的问题。
4.另外,仔细考虑如何向受访者解释清楚你的研究计划,不要让他们感到无聊,困惑,事不关己,神秘,或者产生偏见。
5.考虑资料提供者对访问的看法。尽量消除他们的不适感,营造愉快气氛。记住:他们在帮助你,你更需要他们!
6.做好访问准备后,就尽快开展访问,不要拖延。这样就有充足的时间,允许你在感到沉闷(或者疲劳,无聊,沮丧,恼怒,茫然,困惑,厌恶,分心)时离开,在适当的时间再来。
7.若你在访问时间采取了某种记录方式,访问结束后应立即把这种记录方式无法记录的要点全部写下来。(例如录音机无法记录资料提供者具有特殊意义的面部表情)
8.若你在访问时没有记录(例如,受访者或者你自己对边访问边做记录,录音,录像感到不适应等原因),应在访问结束后尽快记录,不要拖延。观察、记录与描述三结合总比单凭记忆强。而比起这三者的结合,记忆的选择性更大!
9.除了本次访问必需的材料外,不要带其它东西。否则容易使受访者分心,或者使他们得知你先前收集的材料。
10.在访问笔记的首页写上访问的日期、地点、时间,有必要的时候写上受访者的身份。编上页码。
11.记住:你从受访者身上获取帮助与信息,并非测试他们。良好的态度能增加获取有用信息的机会。

你与受访者的交互关系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就讲这些。复杂的互动过程无疑是对你的技巧、动机、判断与智慧的挑战。我们在本练习的讨论中提出的第二个复杂性又怎么样呢?现在就讨论这个“观点”的问题。

任何被观察的社会现象都至少出现两种观点:参与者的观点和观察者的观点。两种观点都是真实的,都“没错”,都是全部情况的一部分。
你要问:哪种信息才是我要从访问中获取的?基于呢自身(即调查者)观点的信息叫客位信息;基于资料提供者的观点叫主位信息。记住:两种信息都是有效的,就看你要收集的是哪一种。

客位信息

面对一个给出的情况或社会现象,你能很自然地判断什么是自己想知道的。从你的角度来说,你可能想知道诸如什么人在做什么事,为什么做这件事,用什么做这件事,花了多长时间做这件事,在哪里做这件事等等。这样你就把社会行为分解几个重要的类别来调查分析其来龙去脉的。要注意,这些人物、事件、地点、原因等等只是你自己的类别划分,与当事人如何看待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是否采用客位信息取决于客位信息在该次研究中的价值。如果你想调查测试自己面对给出的社会现象的思考(或感受),可以采用客位信息。客位信息来自你的观察分析,可为你提供游泳资料。

主位信息

另外,你还想调查当事人如何看待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如何得知他们的真实看法?这个问题许多书以及论文都探讨过。我们向你推荐两本关于“认知人类学”(Cognitive Anthropology)的论文集:格莱德温(Gladwin)与史德蒂文(Sturtevant)在1962年出版的《“认知人类学”》(Cognitive Anthropology)相信会对你有帮助。

简单说来,主位信息问题就是:如何引导资料提供者从自己的角度谈论社会现象,避免资料提供者受到访问者的影响而做出带有倾向性问答(特别是在第一批提问时)?

例如,你观察到一个人在钓鱼,便试着中立地,不带倾向地问:“请问,你在钓什么鱼?”或者“关于钓鱼该懂些什么重要的事情?”;或者“关于钓鱼你能够告诉我些什么?”其实,无论这个人回答了什么,这个回答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你问话时言语结构的影响。首先,你已假设他在钓鱼。就是说,你假设钓鱼是他认为最要紧的活动。要是这样提问,他可能会顺着问题回答你——但是你就不能得知,也许钓鱼不过是他真正在做的一件事情的一个小方面。他“真正”在做的也许是放松,亲近大自然,调整,进行或准备一项宗教仪式,或者钓鱼来喂虾。

另外,假如你问“关于钓鱼的事情,你能告诉我些什么呢?”即暗示他,你要求把关于钓鱼的信息分成两类:什么是他能够告诉的以及什么是他不能够或者不应该告诉的,也许他本来不会作这样的区分,而你这样的提问,也许他就武断地把信息区分开了。如果你不这样提问,也许他会告诉你更多。

若问“关于钓鱼该懂些什么重要的事情”,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克服这个困难绝非易事。下述一组问题及其程序对于初学者有帮助。
1.你在做什么?列出资料者告知你的每一项行为。针对其每一项行为,问下面一个问题。
2.关于XX,我该问你些什么样的问题比较有意义呢?于是你得到关于问题1中每一项的若干问题。
3. 询问每一个项目的所有问题。于是你得到一定数量的资料。针对资料中新得的每一个项目或至少是在情景中有意义的项目,你可以重复这组问题和步骤。   

Ⅰ Ⅱ N
A? B? A? C? B? N?
1 2 3 N 4 5 6 N 7 8 9 N 10 11 12 N 13 14 15 N 16 17 18 N

图3-1 主位资料分析结构
资料提供者根据你的问题所做的按程序分类回答如下:
1. “我正在做什么。”2、“关于我正在做的事情,问什么问题有意义。”3、“为关于我正在做的事情的有意义的问题提供信息。”
严格按照这一 程序进行提问,你得到的资料将是大体上出自资料提供者自己的观点的,如图5.1所示。这就是基于资料提供者自身观点的主位信息(看图3-2)。

资料提供者                                                          调查者

 

 A 
                             转换成
 B

图3-2 主位知觉与主位资料

资料提供者对你所调查有一整套主位观念(A)你引出了其中一部分(B);并作整理与描述,形成(C),作整理与描述时你采用似乎适当的(客位)方法、技巧和理论(D)。

通过这一过程,你选定了资料提供者的整套主位观念的一个方面(B),将之转换成分析整理好的(客位的)资料,并使用之代表资料提供者的主位观点。因此,虽然我们竭力试图不带偏见地引出主位信息,主位信息不经过转换则不能为我们所理解。

访问作得越多,你越能感到主位资料与客位信息的差异,你分析的观点与当事人自身观点的差异。作调查以及收集资料时要把两者区分开来,这很重要。然而这又确实很难做到:当你希望得到客位信息时,无论你怎样尽力避免,答案总“掺杂”有部分资料提供者(主位)的观点;当你希望得到完整的主位信息时,你的提问却强加了你的客位的分析性方面对所收集资料。没有受到提问的资料才最能反映资料提供者的观点。

你能做到的,就是认识到这个问题,遵从上述程序,留心访问资料是如何受到访问的影响的。根据你想要的资料是主位的还是客位的明确你与受访者的地位。仔细考虑如何收集所要资料。最后评估、整理好的资料,找出主位客位掺杂的地方、产生混淆的地方以及其它问题。

参考资料
GLADWIN ,THOMAS , AND WILLIAM C.ST

Copyright 2006-2018 Powered By 人类学学习交流网站 人类学bbs 人类学阅读 人类学学习讨论首选面向21世纪网-人文社会科学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