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影片的社会价值
人类学影片的社会价值 人类学影片也称人类学纪录片。从影视艺术的角度说,它是纪录片的一种,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由西方进入中国。由于这门学科结合了多个领域,其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处在不断地变化和修正之中,关于它的定义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议。我们可以概括地认为,人类学影片是一门以电影、电视和摄影等影像手段表现人类学内容的工具性学科。 表现人类学内容,其中之一就是用影像记录传统文化和原始文化,用于研究当地族群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社会结构、文化模式等等。从历史上看,尤其是19世纪,西方科学家都在不遗余力地证明白种人智力高于其他人种。他们以文明人自居,把无文字、技术水平低、分工不发达的族群都视为野蛮人或原始人。比如,西方人就把居住在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凯尔特人视为野蛮人,这样对人类历史做简单的划分,显然对于研究人类文化有些偏狭。人类学影片的持续升温,其背后是与文化寻根的潮流相映衬,人类学出现最大的意义是使“原始―现代” 、“野蛮―文明”处于极端对立面的二元思维定式受到严重的质疑。在这样的理论支持的背景下,人类考察自身和文化问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开阔视野。任何单一的部落、种族、文化或国家都有它能验证的文明,都值得在学术上加以研究。 作为学科的内部建设而言,中国的影视人类学的理论学者和践行者从民族志影片开始,收集记录文化现象,尤其是那些耳闻笔录所不易表达的人类社会文化部分,以满足文化研究之需。比如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沙与海》、《最后的山神》、《最后的马帮》等都是国内人类学影片的代表作。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类学家普遍感到需要把这门学科更多地引向当代社会和公共领域。在全球化时代,人们存在着对异域文明进行视觉消费的心理需要,地理频道和观光产业的繁荣证明了这一点。人类学影片不仅仅是一种纪录媒体,它也是一种视觉传媒。在第二届格廷根国际民族学电影节上,来自世界各国的120多部人类学影片参加电影节评选,最后评选出的24部公认的人类学影片佳作再次体现了电影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同时,很多学者开始思考学科内的发展是否可以延伸到社会传播领域。1999年,庄孔韶教授发现云南省宁蒗县跑马坪彝族嘉日家族利用民间仪式进行戒毒,由此拍摄了《虎日》,这也是中国人类学影片首次成功参与到公共卫生实践领域的范例。其实,《虎日》的意义在于提出并解决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人类学影片不但要关注原始文化,边缘文化,更要关注这些文化对今天的深远影响;人类学影片不仅做学术的考察,也做道德伦理的探究,这样才能在现代语境中,真正发挥重要作用。 |
查看人类学影片的社会价值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