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宇宙《大设计》出版
《大设计》,[英]斯蒂芬·霍金、[英]列纳德·蒙洛迪诺著,吴忠超译,湖南科技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定价:48.00元
《大设计》的主题:理解生命、万物和宇宙的存在。
"设计这个世界的不是上帝而是另有“他人”,“宇宙并不是一个单一存在体,多个宇宙并行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很大”。霍金他们对“全能理论”——M理论作了妙趣横生的总结,认为“全能理论”是人类自身和人类所处宇宙的运行法则,是目前除“万物理论”外唯一可行的备选理论。"
霍金新著《大设计》出版:谁设计了宇宙 z
不知不觉中,《时间简史》出版距今已近20年,《果壳中的宇宙》也已经面世10年了,霍金的粉丝们这些年一次次温习着这些作品。在人们沮丧地以为这位非同寻常的物理学家不会再给我们带来新著时,他却再次用生命创造了奇迹,打造出了一本行文简洁、观点惊人、图文并茂的宇宙探索指南——《大设计》。
宇宙何时并如何起始?我们为何在此?为何是有非无?何为实在本性?为何自然定律被这么精细地调谐至让我们这样的生命存在?宇宙和生命本源的本质性问题曾只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而现在却成了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都很关注的研究领域。
在《大设计》一书中,史蒂芬·霍金和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家列纳德·蒙洛迪诺为我们解密:设计这个世界的不是上帝而是另有“他人”,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讲述了一个可能性——“宇宙并不是一个单一存在体,多个宇宙并行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很大”。此外,他们还对“全能理论”——M理论作了妙趣横生的总结,认为“全能理论”是人类自身和人类所处宇宙的运行法则,是目前除“万物理论”外唯一可行的备选理论。他们写道:如果得到确认,“全能理论”将成为爱因斯坦苦苦追寻的统一理论,并代表着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
“《大设计》这本书的主题是理解生命、万物和宇宙的存在。”该书译者吴忠超在序言中表示。它凝结了作者自《时间简史》出版之后20年间,对科学和哲学的探索成果,以及对这些学科的未来展望。
用生命刻写的书
《大设计》这本仅有100多页、开本不大的小册子,却承载了史蒂芬·霍金近20年的研究成果,是近10年呕心沥血的果实。“《大设计》是霍金在《时间简史》之后的最重要的著作。”在译者序中,吴忠超如是说。
早在2001年,史蒂芬·霍金设想要再写一本书。次年,湖南科技出版社便签订了该书的中文版权。而这本书从落笔到成书出版,几乎走过10个春秋,直到2010年原著才正式面世。
考虑到此前国内出版的大多数霍金作品都是经由浙江工业大学吴忠超教授之手,他是一位相对论专家,也曾是霍金的博士生,多年来一直与霍金保持着密切的交往,与霍金合作发表过宇宙创生的论文,为在中国宣传霍金的事迹和成就作出了贡献,湖南科技出版社依旧邀请吴忠超挑起翻译重任。吴忠超的翻译稿几乎是与霍金的书稿同步的,这也保证了该书中文版与英文版的同步推出。
众所周知,霍金的病情一直在恶化,写书变得越来越艰难。吴忠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到2010年时,他的交流速度只有每分钟一个词,所以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科普作家蒙洛迪诺的协助是重要的。”值得庆幸的是,霍金克服重重困难,在蒙洛迪诺的协助下坚持完成了这部著作。在《大设计》中文版面世的同时,上海交通大学江晓原教授更是猜测这本《大设计》可以看成是霍金的学术遗嘱。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非常值得重视,可能比霍金以前所有的著作都值得重视。
“在国内,这本书的出版对霍金的粉丝、图书界、出版界影响都很大。”湖南科技出版社编辑孙桂钧说,这么多年来,像这样真正好的作品还是不多的,在科普这个方面,霍金直接给我们送来了一个很好的礼物和一些好的借鉴,对我们科普创作者和读者都是非常有用处的。
主角并非上帝
“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由于存在万有引力等定律,因此宇宙能够,而且将是从无到有自己创造了自己。自然发生说是有物而非无物存在的原因,是宇宙和人类存在的原因。没必要借助上帝引燃蓝色导火线,让宇宙诞生”……
在《大设计》中,霍金的这些指向明确的结论,让国内外的媒体都将镜头聚焦于此,媒体人、书评人对其品头论足,仿佛拿着放大镜企图从中找出些纰漏。
可实际上,霍金之意却并非如此。“这本书刚问世时,很多报道都对书中一些上帝和宗教的相关内容炒作。”清华大学刘兵教授说,可看完中文版后,发现霍金所谈的重点、兴奋点与当时媒体炒作的不太一样。吴忠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有关上帝的问题,实际上在《时间简史》已经阐述明白了,倘若没看懂《时间简史》,当然会认为这是新书的焦点。
“霍金是说,上帝在宇宙创生场景中无所作为,但他并没说上帝不存在。空洞地讲上帝是没有意义的。”吴忠超说,关键问题是,上帝如何界定?如果上帝是人格化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我们从霍金的学说可得出结论,上帝不存在;如果上帝指的是宇宙的秩序和规律,那么上帝是存在的。这种观念符合斯宾诺莎和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情绪,所有严肃的科学家都应拥有这种情怀。
如果霍金笔墨重点并没有落在“上帝”的问题上,那究竟他在关注什么?刘兵说,本书重点更多在第三章的《何为实在》中。
在《何为实在》篇章里,霍金讲述了金鱼缸里的物理学。众所周知,金鱼在弯曲、弧形的鱼缸里看到的实景是歪曲的。霍金就这一现象提出一系列的质疑,“我们何以得知我们拥有真正的被歪曲的实在图像?难道我们自己不也可能处于某个大鱼缸之内,一个巨大的透镜扭曲我们的美景?金鱼的实在图像和我们的不同,然而我们能肯定它比我们的更不真实吗?”
埋好伏笔后,霍金顺势列出了历史上有过的例子,托勒密以地球为中心、哥白尼以太阳为中心而提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宇宙模型,甚至以科幻影片《黑客帝国》中不同类型的另类实在为例,论证了“不存在于图像或理论无关的实在概念”这一结论。接着进一步提出了“依赖模型的实在论”,即一个物理理论和世界图像是一个模型以及一组将这个模型的元素和观测连接的规则思想。
这深奥晦涩的“依赖模型的实在论”应该如何去理解?刘兵解释说,霍金所说的“依赖模型的实在论”,实际上就是指物理学家认知世界的时候都是取决于建造的模型,而模型是什么样就决定了实在是什么样。
霍金称这个“实在论”非常重要,提供了一个用以解释现代科学的框架。的确如此,“实在论”让我们明白:被喻为万物终极理论的候选者M理论中的时空是什么模样,“我们的宇宙不是仅有的宇宙。相反地,M理论预言,众多的宇宙从无中创生。它们的创生不需要某种超自然的存在或上帝的干预。毋宁说,这些多重宇宙从物理定律自然地发生”。
而更有趣的是,霍金告诉我们,这个“实在论”不仅适用于科学模型,还适用于我们所有人为了解释并理解日常世界而创造的有意识和下意识的心理模型。或许在认识这个“实在论”后,我们对这个世界会有新的认识。而这就是霍金要带给我们的最大礼物。
哲学阵营里站了一次队
《时间简史》自1988年出版以来至今,一直雄踞畅销书榜。而随后《果壳中的宇宙》再次创造科普畅销书的奇迹。这次十年磨一剑的《大设计》更是让霍金的忠实粉丝翘盼已久。
从《时间简史》到《果壳中的宇宙》,再到如今的《大设计》,不难发现,霍金笔下的科学从未与哲学分离过,尽管霍金认为“哲学已死。哲学跟不上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现代发展的步伐”。
虽说这三本书风格大致相同,但《大设计》也有着与前两本书截然不同的地方。孙桂钧说:“从科普的角度讲,这本书与之前的两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虽然霍金在《大设计》中还是介绍了天体物理学领域研究的一些新进展,但并不仅仅是停留在他天体理论专业思想上面,更多的是阐述了哲学与人文科学等交叉科学理论。”如霍金用M理论为我们解答宇宙是如何创生的问题;以哲学家约翰·W·卡罗尔将“所有金球的直径小于1英里”的陈述和“所有铀235球直径小于1英里”的陈述比较,来让我们理解这个哲学家们长期争论的议题——“自然定律”;还通过神经科学实验来讨论了人是否拥有意志的问题……
在赞同“霍金在这本书中讲哲学更多”这一观点的同时,刘兵指出,虽然讲的是哲学,但霍金作为科学家,所讲的哲学并不是他自己的哲学,而更多的是已有的哲学,以霍金自己的话说就是“站了一次队而已”。如“依赖模型的实在论”这本身也不是一个很新很特别的哲学,以往的哲学家们也阐述过很多类似的观点,而只是他以这种更质朴的物理学家的身份重新表述了理论。
江晓原也在《〈大设计〉:一个科学之神的晚年站队》一文中表示,霍金在《大设计》一书中只是完成了战队,并没有提供新的立场。但是考虑到霍金“当代科学之神”的传奇身份和影响,他的站队就和千千万万平常人的站队不可同日而语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说,霍金在“宇宙是否由上帝创造”、“我们要不要和外星文明交往”两个问题上“用老生常谈作出了新贡献”。
《大设计》,[英]斯蒂芬·霍金、[英]列纳德·蒙洛迪诺著,吴忠超译,湖南科技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定价:48.00元
不知不觉中,《时间简史》出版距今已近20年,《果壳中的宇宙》也已经面世10年了,霍金的粉丝们这些年一次次温习着这些作品。在人们沮丧地以为这位非同寻常的物理学家不会再给我们带来新著时,他却再次用生命创造了奇迹,打造出了一本行文简洁、观点惊人、图文并茂的宇宙探索指南——《大设计》。 |
查看霍金宇宙《大设计》出版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