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文明兴衰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文明兴衰的影响 2007-10-10 | 李昕《地理环境对文明兴衰的影响》 标签: 地理环境 摘要 文明的兴衰的原因纷繁复杂,而且各不相同。其中,有着必然的因素,也有着偶然的因素。笔者认为,在必然性的因素中,地理环境对古文明的影响最为根本。它不仅决定了文明的生存环境,还影响了文明的性格,进而影响了文明的行为方式,最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明的兴盛和衰亡。本文旨在以古代西亚文明为例子,佐证以上的观点。 关键词 地理环境,古文明,兴衰原因,古代西亚 1 前 言 历史的发展就像生物的进化,变异产生可选择的分支,由自然选择过程,淘汰那些不适应环境的,留下那些适应了环境的。历史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异”有很大的随机和偶然性,但是“适者生存”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在古文明的生存条件下,起到选择作用的因素中,文明存在的环境,尤其是地理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说也是非常根本的一个。 之所以强调是古文明,是因为,在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加强之后,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就体现得不如对古文明的影响直接和明显了。文明之间的互相影响,使得地理环境的影响更加复杂,不便于分析了。 在特定地理环境下,一个文明慢慢发展起来,经历许多的尝试,失败和成功之后,终于通过自然的考验,兴盛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这个文明形成了适应当时当地的一种文明性格。在之后的延续过程中,也和兴盛的过程相似,文明需要经受来自自然、外族和自己内部的考验。也许许多次都安然度过,但是也可能在某次大动荡来袭之后,文明依照自己性格所做出的反应不能够再解决危机了,于是就渐渐被自然淘汰,从地球上消失了。 通常情况是,一个文明作为文明主体消失了,但是文明中的一些细节却融入了其他的文明,或者作为地区的习俗保留了下来。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一个文明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如果没有间或与其他文明产生比较大规模的或者激烈的文化碰撞和融合,将会逐渐失去活力和同化力,某一天再遭遇文化冲击时,无法承受冲击而被击败,失去主流地位。 我认为这也可以用“适者生存”的理论来解释。融合了更多不同文明元素的文明,在面对环境的考验中,可能产生的“变异”——应对方式——较内涵单一的文明更多;于是产生能适应新的环境的方法的可能性更大;也就更有可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流传后世。 下文将以“文明所处地理环境”,“受地理环境影响形成的文明的性格”,“文明衰落中文明性格起的作用”的思路来阐明观点。 2 古西亚文明地理环境分析 1、三角洲冲积平原便于农业发展。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源、适宜的气候是人类从野蛮走向农耕文明的必要条件。文明的种子从此种下。 2、河水因为积雪融化而泛滥;河流长度短。泛滥程度和泛滥时间都不稳定。泛滥时间从4月到6月。泛滥程度取决于融雪快慢,同时因为河流短,泛滥程度一般比较强。 3、灌溉不利则土地易盐碱化。两河流域土地多沼泽,河水带来的许多盐分沉积在平原。不深挖灌溉渠则易导致土地盐碱化,不适当休耕也会加剧盐碱化。这使得,任何想要在这片土地站得住脚的文明, 4、地理环境动荡,变化很大。 3 古西亚文明的性格特点分析 古西亚人的信仰是世俗的。这与地理环境的变化剧烈,而且以人力难以控制,有着很大的联系。因为依靠人的努力不能解决问题,转而求助神明,以求得基本的生存。 古西亚人对未来的看法是悲观的。觉得命运哪怕不公正,也得接受。这也与当地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考古发掘表明,古西亚人曾多次修筑大规模的防洪和灌溉系统,但常常被冲毁,到最后土地仍然被弃耕了。举国之力而为之,却仍无法抗拒自然的冲击,无疑助长了宿命论的盛行。宿命论的流行也导致了享乐的社会风气,人们都“今朝有酒今朝醉”。 在两河流域,地理环境要求的灌溉系统,要求极大的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仅凭一个或几个人,是无法实现的。顺应发展,城邦政府兴起并发展了。根据书上描述,两河流域多沼泽,可以推测,河道把土地划分成一些互不相连的区域。这也许增加了整片平原成为统一国家的难度。于是,形成强大统一政权的需要和土地割裂的实际情况成为一对矛盾。古西亚文明就是在这一对矛盾的对抗中成熟发展。 4 古西亚文明衰落的性格影响分析 在文明整个发展和衰落过程中。开始是作为起源的苏美尔文明内部城邦征战不断。如前文所述,这与地理条件所导致的两项矛盾有关。 被闪米特人统一后,苏美尔文明成为新的文明的主体部分。经过一次文明融合,新生的古西亚文明获得了相当的活力,势力范围从苏美尔地区扩大到了整个两河流域。因为结合了两河流域不同地区的文明,新的文明虽然一直没有获得长时间的和平,但是整个地区的经济却一直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 尽管新的古西亚文明是文明融合的产物,但是是由地缘性很近的文明产生的融合。相似的地理环境,造就多种略有差别,但又都比较合适环境的文明。这些文明融合起来摩擦比较小,但产生的文明就如“近亲结婚”的后代,“基因库”——文明所能应对的地里因素——依然非常单一。 亚述的入侵是古西亚文明第一次真正锻炼文明同化力和增强自身活力的机会。但结果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没有同化亚述人,也没有和亚述的文明融合。这中间有亚述文明的性格顽固不易被同化的原因,也有古西亚文明与亚述文明“基因库”中“基因”相似度偏低有关。和中国不同,中国从原始社会起就对不同的地理环境有很深了解。建立邦联的国家时就已融合了广大华夏土地上情况迥异的多种文明习俗。到草原民族入侵时,中华文明的包容力同化力已经非常强。而亚述入侵时的古西亚文明确不具备这个条件。 错过了亚述文明这个“锻炼”机会之后,古西亚文明再遇到外族入侵就到了波斯的入侵了。古西亚文明没有得到更多机会,最终失去了主流文明地位。 5 后记 另外,身为华夏民族的一员,我对自己民族的文明没有足够的把握,给予客观有效的评价,所以不敢妄加分析中华文明,以作为证明文明延续原因的事例。 |
查看地理环境对文明兴衰的影响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