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恩格斯Marx,Engels

作者 田野调查方法 来源 黄世杰 浏览 发布时间 09/11/25

Marx,Engels 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Karl Heinrich 马克思, 卡尔·亨利希和Engels, Friedrich 恩格斯,弗里德里希

马克思,卡尔·亨利希(Marx,Karl Heinrich)

1818年5月5日生于特利尔,1883年3月14日在伦敦逝世。

作为社会科学家、历史学家和革命者的马克思,无疑是最有影响的社会主义思想家。虽然他在世时基本上不为当时学者所注意,但是从他在1883年逝世后,他所制订的社会政治思想体系日益迅速地为社会主义运动所接受。目前,世界上几乎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号称为马克思主义的制度之下。然而,这种成就本身也就说明:由于人们试图把马克思的思想用来适应千差万别的政治形势,从而模糊了它的本来面目。此外,还由于马克思的许多著作未能及时出版,所以只是在比较晚的时候才有机会对他的思想的涵量作出公正的评价。

马克思出生在德国摩泽尔河畔特利尔城的一个生活优裕的中等家庭里。他的家庭,不论是父方还是母方,都有悠久的犹太教传统。他的父亲虽然是一个谙熟伏尔泰和莱辛作品的典型的启蒙派唯理论者,可是他作为特利尔的最受尊敬的律师之一,只是出于害怕失去他的职务,才同意接受洗礼,成为一名新教徒。马克思在17岁那年进入波恩大学法律系学习,接受了该校所流行的浪漫主义的影响,特别是当时他刚跟燕妮·冯·威斯特华伦订婚,她是特利尔的社会名流冯·威斯特华伦男爵的女儿。马克思曾在这位男爵的影响下对浪漫主义文学和圣西门主义的政治学(参看空想社会主义条目)发生兴趣。第二年,马克思被他的父亲送进一家比较大的和思想比较严肃的大学——柏林大学,在那里又读了4年,在这期间马克思放弃了浪漫主义而接受了当时在柏林十分盛行的黑格尔主义(参看黑格尔和马克思;青年黑格尔主义者条目)。

马克思开始深深地卷入青年黑格尔派运动。这个集团包括鲍威尔和斯特劳斯等人物,他们正对基督教进行一种激进的批判,这同时也意味着对普鲁士的专制制度采取一种自由派的反对立场。由于他发现大学执教的前程已被普鲁士政府封死,马克思便于1842年10月在科伦一份有影响力的报纸—《莱茵报》里当编辑,这是一份由莱茵地区的工业家支持的自由派报纸。马克思在报上发表的那些富有煽动性的文章(特别是经济问题上),导致政府封闭了该报,于是马克思便决定侨居法国。

在1843年底到巴黎后,马克思很快就跟德国侨民工人的有组织的团体和法国社会主义者的各种派别进行联系。他还编辑了那份很快就夭折了的《德法年鉴》,该刊的目的是要在新生的法国社会主义和德国激进的黑格尔主义者思想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在巴黎逗留的头几个月里,马克思很快就成为一个坚决的共产主义者,并且在一系列著作中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包括著名的《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作品直到1930年左右才发表。在那里,他概括地阐发了共产主义的人道主义观点,这种观点是在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下形成的,并且建立在把资本主义制度下异化的劳动本质跟共产主义社会里人们在协作生产中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本性进行对比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在巴黎,马克思第一次跟恩格斯建立起终生的合作关系。

马克思在1844年底被驱逐出巴黎,跟恩格斯一道迁往布鲁塞尔,在那里住了3年,在这期间曾到英国进行访问。当时英国是最发达的工业国家,恩格斯的家庭在曼彻斯特经营棉纺业。在布鲁塞尔期间,马克思广泛地研究历史,并且制定了后来大家所知道的唯物史观(参看历史唯物主义条目)。这种观点是他在一份手稿(也是在他死后发表的)即著名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来的,这部著作的基本论点是“个人的本质决定于制约他们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追述了各种不同生产方式的历史,并且预见到目前的制度——资本主义的崩溃及其为共产主义制度所代替。在从事这种理论工作的同时,马克思开始参与政治活动,跟他认为不合事宜的蒲鲁东的唯心主义社会主义进行论战(在《哲学的贫困》中),同时参加了共产主义者同盟。这是一个德国侨工组织,它的总部设在伦敦,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它的主要的理论家。在该同盟于1847年底在伦敦召开的会议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受托写作《共产党宣言》,这个文献是他们的观点的最精辟的反映。《宣言》刚一发表,1848年的革命浪潮就席卷了欧洲。

1848年初,马克思回到最早爆发革命的巴黎,然后到德国,在那里,他还是在科隆创办了《新莱茵报》。这份具有广泛影响的报纸,支持一条反对普鲁士专制制度的激进民主主义路线;由于当时共产主义者同盟实际上已经解散,马克思便把他的主要精力投入到该报的编辑上。然而,随着革命趋于低潮,马克思办的这份报纸也被取缔,于是他便于1849年5月到伦敦避难,开始了“漫长的、不眠的流亡之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他去世。

在伦敦定居后,马克思由于对一场新的革命行将在欧洲爆发持乐观态度,他便重新参加和整顿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且写了两本分量比较大的小册子来论述法国1848年革命及其后果,这两本小册子的题目分别是《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但很快他就开始认识到一场新的革命只能是一场新的危机的后果,于是便致力于研究政治经济学,以确定这场危机的原因和条件。

在19世纪50年代上半期,马克思一家住在伦敦索荷区的一套三居室的住房里,饱受贫困之苦。到伦敦的时候,这个家庭已经有四个孩子,而且不久又添了两个。但是在索荷居住的时期,只有三个孩子成活下来。这时期(以及后来)马克思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靠恩格斯的接济,而后者则从他的父亲在曼彻斯特经营的棉花生意中领取一笔不断稳步增长的收入。除了恩格斯的接济外,马克思还靠他作为《纽约每日论坛报》的一名国外通讯员的每周投稿所得来贴补生活。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马克思接受了几笔遗赠,因而使他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然而只有从1869年起,他才从恩格斯那里得到一种足够的、有保障的收入。

因此,不足为怪,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主要论著进展缓慢。在1857—1858年前后,他已经写出了一部厚达800页的手稿,这是他打算用来写作有关资本、土地所有制、工资劳动、国家、外贸和世界市场的草稿。这部手稿就是人们所知道的《大纲》或《草稿》,它直到1941年才发表。可是,19世纪60年代初,他突然中断了这项工作,而去创作一部共有三大卷的题为《剩余价值理论》的论著,这部著作对他的政治经济学的前辈特别是斯密和李嘉图进行了探讨。然而,直到1867年,马克思才有可能发表他的研究工作的首项成果——《资本论》第1卷,该卷对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进行了研究。在那里他制定了自己的劳动价值学说和关于剩余价值和剥削的概念,以及论证了后者最终必然导致的利润率的下降和资本主义的崩溃。《资本论》第2卷和第3卷在60年代期间已大体完成,不过马克思在生前还一直继续从事手稿的创作,这两卷是在他死后由恩格斯出版的。

马克思之所以推延了他的《资本论》的创作,其原因之一是他把许多时间和精力花在第一国际上(参看几个国际条目),他在该国际1864年成立时被选入总委员会。在筹备国际的各届年会和领导反对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派别的斗争中,马克思的表现尤为积极。虽然马克思赢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但是在他的支持下总委员会的会址在1872年从伦敦迁往纽约,从而使国际迅速衰落。在国际存在期间发生的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1871年巴黎公社,当时由于普法战争所造成的后果,巴黎公民举行反对政府的起义,并且掌握了巴黎达两月之久。在这场起义被血腥镇压的时候,马克思写出了他的一部最著名的小册子——《法兰西内战》,这部作品热情地捍卫了公社的活动和目的。

马克思在他生命的最后10年中,健康状况急剧恶化,使他不能够像他在过去工作中所突出表现那样不断持续地进行创造性的综合分析。不过,他仍然能够对当代的政治特别是德国和俄国的政治情况进行实质性的评论。在德国,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反对他的追随者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社会党而同拉萨尔的国家社会主义进行妥协。在俄国,他在跟维拉·查苏利奇的通信中,曾设想俄国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级并在具有和平村社特色的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共产主义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马克思经常到欧洲一些温泉疗养地甚至到阿尔及利亚去疗养,以求康复。他的大女儿和妻子的去世,给他的余生蒙上了阴影。

马克思为我们对于社会的了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思想并不是一个无所不包的体系,如同他的某些追随者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名义下所引申出的那样。他的方法的辩证实质本身,意味着这种方法通常具有试验性和无约束性。此外,作为政治活动家的马克思和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者的马克思之间,还往往存在着一种紧张关系。马克思对于革命运动的未来发展的许多期望都没有实现,至少是截至目前如此。然而,他对社会的经济因素的强调和对阶级所作的分析,都对历史学和社会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条目Marx,Karl Heinrich 马克思, 卡尔·亨利希参考书目

① 施·阿文勒里:《卡尔·马克思的社会政治思想》,1968年英文版。
② 博托莫尔编:《卡尔·马克思》,1979年英文版。
③ G.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学说》,1978年英文版。
④ R.汉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思想》,1974年英文版。
⑤ 大卫·麦克莱兰:《卡尔·马克思——其生平和思想》,1974年英文版。
⑥ 贝·奥尔曼:《异化——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概念》,1971年英文版。
⑦ 约·普拉门纳茨:《卡尔·马克思的人的哲学》,1975年英文版。
⑧ 马克西米利安·卢贝尔:《马克思——生平和论著》,1980年英文版。

恩格斯,弗里德里希(Engels, Friedrich )

  1820年11月28日生于巴门,1895年8月5日在伦敦逝世。作为威斯特伐利亚的乌珀塔尔一家纺织厂主的长子,恩格斯被培养成一位严格的加尔文教的教徒,而在离开中学后他又被送到不来梅去学习经商。然而,从中学时代起,他就逐渐树立了激进主义的文学抱负。他先是对19世纪30年代的“青年德意志”运动的民主民族主义的作家非常感兴趣,后来又日益受到黑格尔的影响。为推迟其商业生涯,恩格斯抓住服兵役的机会,而于1841年去了柏林,并同以布鲁诺·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派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在那里,他由于用笔名攻击了谢林的黑格尔批判而显得小有名气。

  1842年秋,恩格斯前往英国,到他的父亲在曼彻斯特的工厂去工作。在莫泽斯·赫斯的影响下,恩格斯此时已是一个共产主义者了,而且在赫斯的《欧洲的三头政治》一书发表之后认为英国必然会爆发社会革命。在纺织区度过的近两年时光以及同欧文主义者、宪章主义者的接触,使恩格斯与鲍威尔集团疏远了。出于记录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以那种感受,他确信“工业革命”所造就的新的力量——工人阶级,将成为革命变革的工具。在离开英国到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期间,他同马克思进行了第一次重要的会晤。由于他们两人都反对鲍威尔集团,并且对德国以外的工人阶级运动的重要性抱有相同的见解,因此,他们同意合写一部阐明自己立场的著作:《神圣家庭》。这部著作标志着他们终身合作的开始。当时他们所信奉的共产主义依然深受费尔巴哈的影响,虽然他们认为工人阶级和政治更为重要。

  然而,从1845年开始,马克思由于部分受施蒂纳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对费尔巴哈批判的影响,而阐明了自己对费尔巴哈和青年黑格尔派的理论立场。这是独特的&ld

Copyright 2006-2018 Powered By 人类学学习交流网站 人类学bbs 人类学阅读 人类学学习讨论首选面向21世纪网-人文社会科学网站导航